新闻动态

广州早茶:一笼点心里的慢生活哲学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在广州,“饮早茶” 从来不是简单的 “吃早餐”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:清晨六点,茶楼里就坐满了人,老人们捧着报纸,用粤语聊着家常;年轻人边吃点心边谈工作;一家人围坐一桌,孩子吵着要虾饺,长辈笑着给晚辈夹凤爪 —— 氤氲的茶气里,藏着广州人的烟火气和慢生活。

广州早茶的历史,能追溯到清末民初的 “二厘馆”。那时候的 “二厘馆” 设备简陋,摆几张桌子,提供茶水和简单的点心,茶钱只要二厘,是底层劳动者歇脚的地方。后来慢慢发展成 “茶楼”,装修越来越精致,点心也越来越丰富,成了广州人社交、休闲的重要场所。现在的广州早茶,既有老字号茶楼如 “陶陶居”“莲香楼”,也有新式茶餐厅,但无论在哪,“茶” 和 “点心” 都是灵魂。

“茶” 是早茶的开端,广州人喝早茶讲究 “一盅两件”,“一盅” 就是茶,“两件” 是点心。茶的选择很有讲究:老茶客爱喝普洱,解腻助消化;年轻人喜欢铁观音,清香提神;还有的会选菊花茶、茉莉花茶,清热降火。倒茶时还有 “叩指礼”—— 别人给你倒茶,你用手指轻叩桌面,食指和中指并拢叩两下,代表 “谢谢”,这是早年为了避免起身行礼的麻烦,慢慢演变来的礼仪。

展开剩余52%

“点心” 则是早茶的主角,种类多达上百种,每一款都藏着师傅的匠心。最经典的要数虾饺:选新鲜的河虾,去壳去虾线,只留虾仁,加少许盐、淀粉腌制,让虾仁更弹牙;虾饺皮要用澄粉和少量玉米淀粉混合,擀得薄如纸,能看到里面的虾仁,包的时候要捏出 12 道褶,少一道都不算合格。蒸好的虾饺,皮晶莹剔透,虾仁饱满,咬一口,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,满是大海的味道。

除了虾饺,烧卖、凤爪、肠粉也是早茶的 “必点款”。烧卖要选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,加鲜虾和笋丁做馅,顶部放一颗完整的虾仁,蒸好后红嫩诱人;凤爪要先炸再蒸,加豆豉、酱油、糖卤制,炖得软烂脱骨,入口即化;肠粉则讲究 “薄、滑、嫩”,米浆要磨得细腻,蒸好后淋上酱油和香油,加鸡蛋、瘦肉或鲜虾,简单却鲜美。

我第一次在广州喝早茶,是跟着本地朋友去 “陶陶居”。早上七点多,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,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坐下。朋友熟练地点了普洱,然后报出一串点心名:“虾饺、烧卖、凤爪、肠粉、艇仔粥,再来一份萝卜糕。” 点心一道道端上来,每一款都精致得像艺术品。我最爱虾饺,咬开的瞬间,虾仁的鲜和皮的滑完美融合;朋友则喜欢凤爪,说 “这凤爪炖得够味,连骨头都想嚼了”。我们边吃边聊,不知不觉就到了上午十点,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,茶气袅袅,那一刻,我终于明白广州人为什么爱喝早茶 —— 它慢,却慢得有滋味,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里,能停下来享受食物的美好,感受人情的温暖。

现在每次去广州,我都会留出半天时间喝早茶,不是为了吃饱,而是为了那份 “慢”—— 慢下来喝茶,慢下来吃点心,慢下来和朋友聊天,这大概就是广州早茶最动人的地方。

发布于:四川省